特殊的成長背景、已到爆發期的臨界點、技術或者產品的一段時期的壟斷性、新興產業的爆發期等等,都可能會促成企業短時間內的飛漲。然而,絕大多數的企業往往都不能保持連續的成長性
文/本刊記者 王友海
多少增長速度才算高?100%、500%、800%?恐怕這樣的銷售額增長速度已經令人震驚,不過,在成長的路上,沒有最高,只有更高——1519.93%、1947.31%、4623.94%,這些數字只能用咋舌來形容了。
這里為你所呈現的不是文字游戲,而是真真實實地來自于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速度。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有歷史最為悠久的中國餐飲行業,有乳業,有紡織行業,有代表未來方向的IT行業、新能源行業,還有被稱為“財富第五波”的醫療健康行業。
如果一家企業能夠在某一年爆發出超過1000%的銷售額增長速度,可能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特殊的成長背景、已到爆發期的臨界點、技術或者產品的一段時期的壟斷性、新興產業的爆發期等等,都可能會促成企業短時間內的飛漲。當年雅虎崛起之時,恐怕不僅僅是1000%的增長速度,“互聯網=雅虎”的概念,使雅虎成為了互聯網行業的一面旗幟,不過,這種成長模式顯然具有不可復制性;同樣聯發科因為山寨機的聲名鵲起,已經被很多人看做又一個“英特爾”,雖然說這種話的人其中不乏妒意與醋意,但是在堅持多年之后,聯發科高速崛起。
能夠創造年度增長冠軍的企業還有很多,然而,絕大多數的企業往往都不能保持連續的成長性。而本期所呈現給讀者的一組企業是以三年平均增長率為指標,從近幾年的百強成長企業(包括上市公司百強)中篩選出來的,他們的成長宏觀背景各有不同、來自不同行業,對今天處于宏觀困境中的青春期的民營企業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成長是硬道理
也許有人會說,不少企業的市盈率都曾經達到過10000,甚至更多,區區1000%多的增長率沒有可值得炫耀的。不過,市盈率與銷售增長率可不是一碼事。市盈率預支的是預期收益,是投資者對企業未來信心的資本投票,影響市盈率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多都是概念性的,用投資人的話說,就是“故事講得很好聽”。而銷售增長率卻是企業發展中真真實實的“黃金白銀”,是企業發展血液——現金流的直接來源,也是能夠產生未來預期的基礎。特別是對于青春期的企業,只有比別人跑得更快,才不至于被甩掉或者被吃掉,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中,迅速度過成長的高危期,否則那只能是再次為民營企業平均3年左右的生命周期增加又一個例證而已。
當蒙牛在成立當年拿下3700多萬的銷售額時,包括伊利在內的行業大佬恐怕沒有人會拿其當作真正的對手,當然牛根生的韜光養晦也無疑保護了自己。但蒙牛顯然非常清楚一點,那就是必須在行業大佬們還沒有完全清醒過來的時候,一定在有限的幾年內迅速崛起,否則危矣!正是在此背景下,蒙牛選擇一條超常規的發展道路,建立了超強的執行力團隊,通過極富蒙牛特色的事件營銷,借助對賭的資本力量,迅速完成了蛻變。
傳統快消行業成為了孕育成長冠軍的溫床,餐飲的小肥羊用最常見的火鍋,從內蒙跑馬圈地,到全國開疆拓土,再將火鍋搬到洋人的餐桌,小肥羊讓習慣了面包、牛奶味道的西方人也夾起內蒙的羊肉。在夕陽產業的紡織業中,頂呱呱也用彩棉的概念迅速打出了一份“夕陽無限好”的天地。
不僅是傳統行業,慈銘體檢所在的醫療健康產業已然被如今追求健康的人們稱之為“財富第五波”。從近兩年的資本流向上也能看出產業的潛力,佳美口腔、上海國賓都紛紛拿到投資。常州天合的新能源太陽能電池硅片,已經與世界新能源巨頭站在了同樣的跑道上,施正榮的無錫尚德、彭小峰的江西賽維都已經用華爾街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成長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