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訪人:
潘 煒 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
陳青俊 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站副站長
張片紅 浙江省臨床營養中心常務副主任
徐 敏 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品管主任
沈堂蕊 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
藤田一孔 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田 斌 杭州海關通關管理處處長
鄭宇明 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
張向晨 商務部世貿組織司司長
汪宇宙 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國林 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主任
余建明 國家鞋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溫州)主任
王振濤 奧康集團公司董事長
吳曉波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節目內容
演播室:2007年,是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正式成員的第一年,在過去的5年里,中國參與分享了加入WTO所帶來的利益,但也遇到了種種新的問題。如何理性審視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權利和義務,積極主動地應對其中的標準與規則,今天,《新聞調查》和您一起探討這個話題,首先,讓我們關注浙江省工商局在今年6月對國外商品的一次檢查。
解說:2007年六月一日前夕,浙江省各級工商部門開展了一次乳制品的專項抽查,此次抽查涉及市場上70多個品牌的奶粉。6月5日,浙江省工商局發出通報,追查一款日本東京明治乳業株式會社監制、原產國澳大利亞的明治牌奶粉,這款奶粉因碘超標嚴重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記者:你們當時為什么要去對這個日本產的明治奶粉要進行抽檢?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我們并不是針對日本的明治奶粉進行抽檢,我們這次抽檢這個全系統,不僅僅我們省局、杭州市局,其它寧波、溫州都有。對所有流通領域的奶粉,基本上流通領域有的奶粉我們這次全抽了。結果出來以后杭州市局抽的那個明治奶粉規格不一樣、批次不一樣它那個不合格。
解說:負責這次乳制品檢驗的是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杭州站,該站的副站長陳青俊為我們詳細解答了這次檢測過程及測試標準。
記者:這一次工商系統在市場上抽查的這些奶粉送到你這里來檢測一共是多少?
陳青俊(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站副站長) :大概有七十多個批次。
記者:明治品牌底下哪幾個商品上檢測出問題了?
陳青俊(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站副站長):這次抽到的是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營養米粉這個產品上有一個指標沒達到。
記者:它是哪一個項目下出現問題了?
陳青俊(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站副站長):它的標簽上面做了聲明,就是所添加的營養成份要符合我們國家GB10767的標準。
記者:這是一個什么標準?
陳青俊(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站副站長):就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要求。
記者:就是說企業自身要求自己的產品要符合中國的這樣的一個要求?
陳青俊(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站副站長):對。
記者:我們國家的標準碘含量是三十到一百五十,那么你們實際上檢測出來它的碘含量是多少?
陳青俊(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站副站長):是有兩百一十一點五微克每一百克。
記者:那么我看這個上面這個罐子上的標志上寫著碘含量是七十四,那就是說它不僅沒有達到它自己的這個要求,同時也是違背了我們國家的要求?
陳青俊(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站副站長):也沒達到我們國家的要求。
解說:檢測結果出臺之后,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杭州站將檢測樣本送到國家乳制品質量檢驗中心進行復檢。
陳青俊(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站副站長):那么我們把這個樣品送到國家乳制品質量檢驗中心進行檢驗,出來的整個結論是兩家是一致的,都是被判不符合國家標準。
解說:兩家權威機構都得出了同樣的結果,判定這款日本明治奶粉質量不合格。一個國際知名品牌怎么會存在這樣的質量問題?在這次監管事件之后這家企業又如何反映?我們聯系了明治奶粉負責在浙江做產品推廣的經理。
記者:我想了解一下這個碘超標的話,你是按照誰的標準生產的?為什么這樣一個超標的產品能夠出口到中國來呢?
代理商:首先這是否超標,屬于怎么樣的超標,這個呢我們還有待于去探討。
解說:日本的這家公司對工商部門的檢測結果仍然存有異議,對我們的采訪要求也持有謹慎的態度。乳制品的碘超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的進口渠道是否有嚴格的監管?這樣的奶粉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記者:孕婦喝了會是什么樣的一個后果?
張片紅(浙江省臨床營養中心常務副主任):這因個主要看她食用的量的多少來具體分析。
記者:但假如你作為一個營養師你參照給一個人去補這個配置營養方面的這個什么東西的話,你必須得參照它上面寫的那個東西去配置對吧?
張片紅(浙江省臨床營養中心常務副主任):對,事實上我想從它企業的角度來說,假如說超出了它標注的標準,從營養上來說,我們根據它標注的這個量,然后給我們的客戶來食用的話那就會引起碘超量的問題。
記者:你們依據的只是標注的是多少這就是你們依據的唯一的一個依據?
張片紅(浙江省臨床營養中心常務副主任):對,所謂的標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剛才問的這個問題,就是它里面標出的這些營養素那根據國家的一些法律法規那它就一定要在這個范圍里邊。
解說:有資料表明,人體過多的攝入碘同樣會造成甲狀腺的腫大,以致傷害人們的身體。那么,一款問題奶粉又是如何進入商場而成為人們口中的食物的呢,我們找到明治奶粉的銷售商。
記者:您看啊,比如說,這樣的一罐明治的奶粉它要進入到我們國家的超市上、貨架上它應當經過什么樣的程序,才能進入到我們國家的貨架上?
徐敏(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品管主任):它進來以后, 進口的現在比較簡單,比國內的要簡單。就是拿著一張衛生證書。這個證書有的話我們就進入來了。
記者:只要它有一個衛生證書,我看這衛生證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提供的一個證書。
徐敏(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品管主任):只要有了這樣的一個證書,批次對了。比如說這個生產日期比如說這個是2007年1月11號,批次對了就可以了。
記者:您就可以上架了,對于進口的食品你們只需要這么一個東西?
徐敏(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品管主任):對。
記者:那你們知道這樣的一個檢驗檢疫的衛生證書提供的是什么方面的保證嗎?是質量的保證,還是什么其它的保證?
徐敏(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品管主任):它這個衛生證書提供的就是食品衛生的保證。
記者:什么叫食品衛生,這個衛生包含不包含質量的含義?
徐敏(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品管主任):因為進口的食品是沒有產品標準號,它這個證書體現的就是符合要求了,那我們就把它視為合格產品。
解說:在銷售商那里得到的信息出乎我們的意料,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給出的符合衛生標準的認定似乎是日本明治奶粉惟一的質量保證。
明治奶粉在杭州的代理商是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銷售商的貨物來源就是這里,那么作為代理商是否應該具備比銷售商更為嚴格的質量監管制度或者體系呢,在杭州的中山中路我們找到這家公司。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像這些都是他們企業的證書,三證。
記者:如果您要代理一家一個品牌的奶粉,這個品牌的奶粉需要給您提供什么樣的一些證件然后您才能代理?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比方說進口奶粉的話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出入境檢驗檢疫報告衛生證書,這是一個。然后呢,它是通過上海口進來,然后到我們浙江,它不是跨區域了嗎,還要到浙江辦證。
記者:上海是什么單位出具的?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這是上海出具的,上海的檢驗檢疫(報告)。
記者:然后是什么呢?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這一張是浙江的。
記者:到了浙江。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這一張是我們浙江的,浙江省檢驗局。
記者:只是地方變了?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是檢驗檢疫報告,然后這一張要跟它進口的奶粉的數量、規格全部要合起來,貨物的清單要對了。
記者:那換句話說,把質量關的就是出入境檢驗檢疫提供的一個衛生合格證書。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對,它上面寫的很清楚,上面就是這些東西。全部都嚴格已經檢查過,符合國家的標準了已經。
記者:那么在您接手的時候實際上只要這一個就可以了?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應該是。
記者:就是關于質量方面的保障。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對,對,對,應該是。
記者:您覺得有了這么一個東西,對您所代理的產品的質量就可以足夠放心了嗎?就按照您多年的進口經驗來看的話?
沈堂蕊(杭州華商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就是作為進口食品來說,我認為應該是可以的。
解說:代理商向我們提供了兩份不同的衛生證書,分別來自上海和杭州兩地檢驗檢疫部門。對該商品的質量狀況的描述同樣是:“符合我國食品衛生要求 ”。經過多次聯系,日本明治乳業貿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從上海趕到杭州,就碘超標問題作出解釋。
記者:這一批次的他們查出來有問題的這一批次的明治奶粉是按照誰的標準來生產的,按照中國的標準生產的還是按照日本的生產標準來生產的?
藤田一孔(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在中國銷售的所有的產品全部是按照中國的國家標準來參照執行的。
記者:這一次查出來這個奶粉是碘超標,查出來這樣的一個情況在你們看來是質量的問題嗎?
藤田一孔(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因為碘這個成份其實是只是一個標準的平均數值,根據每一個商品每一次提供的奶源實際上碘這個成份如果不進行任何添加它自然就是有一個上下浮動的一個幅度,我們現在產品是兩百一十一,作為我們的孕婦奶粉我們規定她的飲用量一天是三杯,然后這樣的話一天攝取的含量推算應該是一百微克,按照中國城鄉微量元素攝取推薦表來說成人一天是兩百到一千微克,都是屬于合理的。
記者:你們的這個參照數的來源是什么?
解說:日本明治乳業貿易有限公司參照的是中國嬰幼兒奶粉的生產標準。
藤田一孔(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個只是一個國家的參考標準不是強制執行的。
記者:你們怎么看待國家標準和一個國家提供的參考標準,哪個對你們來說更具約束力呢?
藤田一孔(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就是說通過我們廠方來說,肯定堅決執行,要參照基本的標準。
記者:為什么要寫上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GB10767奶粉的要求?
藤田一孔(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針對這一點我們也實事求是說應該是我們廠方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一個失誤。
記者:為什么會叫失誤呢?一個進口的品牌到了一個國家要遵守這個國家的標準把這樣的一個做法也寫在了罐子上,我認為這是不應該叫做失誤的?為什么在你們看來這能叫失誤的做法呢?
藤田一孔(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因為我們的產品開發,成份研究所是在東京的,開發的是另一個地方。跟實際操作的中間有一個確認過程,兩個地方不是在同一個地方,可能產生失誤的一個原因吧。
解說:至今,浙江省工商局仍然判定這一批次的奶粉為不合格。也就是說明治奶粉碘超標是質量問題,并非失誤可以概括。
記者:你給小孩子喝什么奶粉?
消費者A:我們是吃惠氏奶粉。
記者:平時是在這兒買的嗎?覺得進口品牌的奶粉更值得你信任,還是國內品牌的奶粉更讓你信任?
消費者A:我覺得進口吧。
記者:為什么?
消費者A:我覺得應該進口它的把關會比較好一點,它的奶源質量會比較好一點。
消費者B:我感覺品質上應該國外的比較占優勢吧。
記者:品質上占優勢?
消費者B:是的。
記者:因為什么得出這樣的一個印象?
消費者B:我感覺大超市的話一般是國外品牌擺列陳列,都會比較多一點。
記者:質量上為什么給你一個更放心的保障?
消費者B:因為我一直感覺都是這樣。
記者:你覺得國外的產品質量更好?
消費者B:是的,因為可能配方可能比較齊。
記者:你為什么要選擇一個國外的品牌呢?
消費者C:國外的品牌他們都說喝了這個奶粉很好。
記者:你這個受什么的影響比較大,在選擇奶粉的時候?
消費者C:朋友介紹,感覺這個廣告比較多一點。
記者:你會因為它是國外的品牌而更信任它嗎?
消費者C:那倒不一定,主要是看周圍的人,他們說普遍來講說這個品牌好。
記者:好,謝謝。
記者:在你們賣的這些奶粉里面是國外品牌的奶粉多還是國內品牌的奶粉多?
經銷商:從目前情況來看整個的奶粉都是國外的產品比國內賣的好,整個份額的話也是國外的產品占的份額比較大。
記者:大多少呢?
經銷商:如果是說我們是做一個億的話,它占百分之四十以上。應該說是非常大的應該說。
記者:就是當這些媽媽給自己的孩子在選奶粉的時候,他們更愿意選擇國外的品牌還是國內的品牌?
經銷商:對消費者來說的話,作為一個媽媽,她對于選擇一個奶粉都是選擇高價位。因為她覺得高價位代表高品質、高安全的一個配方。對于她寶寶來說更適合。
記者:國外品牌往往都是高價位的。
經銷商:對。
解說:在很多消費者心目中,往往國際名牌就是質量的代名詞,有的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也有很多消費者在不知道該買哪種品牌好的時候,大多就買國際名牌,那怕多花錢,至少能圖個放心。可實際情況是一部分“質價不符”的產品進入了中國的市場,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般一個進口商品從一個國家進入到中國市場大致要經過海關、進出口檢驗檢疫然后進入流通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海關、當地的進出口檢驗檢疫局和工商部門成為監管的核心。
記者:那么在海關這道關里面你們承擔的是什么樣的責任,就是對這些外國產品的檢測,你們是查什么的?
田斌(杭州海關通關管理處處長):那么一個在這個上面一個管物,一個管證,一個管稅。這幾個都要管住。
記者:物、證、稅?
田斌(杭州海關通關管理處處長):物呢, 這個是不是這個東西,第二個是這個東西進口到我們國家有沒有管制政策。
記者:那質量在你們海關這道關?
田斌(杭州海關通關管理處處長):質量應該不是我們海關來管理的,主要不是由我們海關管理。
記者:比如說食品要進關進入到中國市場的話,你們對食品的什么進行監管還是物、證、稅?質量你們是不管的?
田斌(杭州海關通關管理處處長):質量我們不管,質量應該由檢驗檢疫部門管。
解說:各地的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是進口商品進入我國市場的第一道門檻,每一種商品的進口和出口都要經過這些機構的確認把關,而進口商品進入到商場等流通領域后,負責監管的就是各地的工商管理部門。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從環節來說,我們應該說是最后一道環節了。那么第一道環節應該是商檢,就是檢驗檢疫。檢驗檢疫食品從我們國家檢驗檢疫來說應該是法檢項目,但是法檢里面也還有很多的不是法檢的項目。比如像它里面的含量,它就不是法檢項目。
記者:那什么是法檢項目呢?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法檢項目對它的衛生指標。
記者:什么是衛生指標呢?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衛生指標,比如說像那些細菌啊,菌落啊,這些東西。
記者:那這個過程由誰來掌控它們的質量問題呢?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只能是到了流通領域以后,那就是工商部門對它進行抽檢。
記者:那你的意思是說,只有讓消費者品嘗到如果它萬一出現問題讓消費者承擔面對問題以后這個問題才能夠暴露出來。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有這樣的可能,但是我們對奶粉的檢測頻率非常高。
記者:你們的頻率有多高?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全省工商系統各地都在檢驗,包括有些縣里面都在檢驗。
解說:日本明治奶粉進入中國市場遇到的監管門檻并不高,國與國之間在經濟發展上存在差異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質量是無國界的。無論是跨國“洋品牌”,還是國內“土品牌”,一個良好有序的外部監管環境都至關重要。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中國的商品到國外去,我們有自己的競爭能力。但是人家也會考慮到市場覆蓋過度所帶來的影響,所以他給你規制內進行限制,這是基本打法。人家商品進來以后,對我們的市場覆蓋確確實實也是很驚人的,那我們怎么辦?也通過規制內的限制來控制節奏,來控制進度。
張向晨(商務部世貿組織司司長):允許,因為這個目的是合法的、合理的。但同時要求,這些強制性的技術法規必須是合理的,是不能夠造成歧視的。也就是說進口產品、國內產品造成歧視這是不可以的。同時這些你的技術法規都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不是任意的、人為的。也就是不能夠故意的制造貿易壁壘來阻礙其它國家的產品進入你們國家的市場。這是它本身TBTPS協議就是一個平衡了,要求就實現這種平衡。一個你合理的目標,保護消費者利益、保證食品安全、保證人和動物的安全,合理的目標。同時還有一個合理的目標,就是說你不能夠給國際貿易有意的造成障礙。這兩個目標當然說都是合理的,但要想實現平衡你可以想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什么叫達到平衡?你認為平衡了,我可認為這是平衡的。所以這里面的矛盾、磨擦、爭議就必然產生。
解說:在國際一體化標準的前提下,一方面我們應該遵守一體化標準的責任,另一方面,中國的消費者也應該獲得運用國際一體化標準維護自己權益的一種權利。浙江是中國外貿活動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它幾乎占據了全國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在這樣一個對外貿易頻繁的地區如何履行責任又如何維護權利呢?在杭州海關的幫助下一家食品外貿企業接受了我們的采訪,在這里我們試圖了解中國的出口企業在面對國際市場時所遇到的問題。
記者:如果你的產品要出口到日本的話他們會對你們提出多少項檢查?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先它對這個產品,第一是你這個基地產品。有沒有備案,這個基地是安全。如果基地不安全,它都不給你出口。
記者:什么叫基地的備案呢?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什么意思呢,就是我這個產品比如說綠花菜,我在哪兒種的,這個地他是看過的,所有的資料他是分析過的,認為這個地種下去這個產品出來是安全的。
記者:這是誰提出來要把基地也備案?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是商檢,然后日本人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這一塊是哪一個農民種的,把農民的照片也要拍下去。
記者:你們都會按照它們的標準去做嗎?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基本上我們是按照這個標準來做。
記者:如果你們要不這么做它們會怎么樣?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那就做不到的話,這個生意不要了,它不要了。
解說:基地備案只是食品出口企業必須具備的第一個要求,接下來將是更為嚴格的企業資質審查。
記者:這是日本剛才你提到要基地備案,基地備案這是第一項?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對。
記者:還有嗎?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應該工廠也要通過一種檢測。
記者:國外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到你們的中國的基地?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到中國我這個工廠來檢測。
記者:還有什么你認為比較嚴格的,就是給你印象比較深的這種檢測程序?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日本的檢測部門里主要是對農藥殘留的檢測,當然客人對檢測的要求就高了。比如說異物,產品里面有沒有異物,它的顏色符合不符合它的標準,它的規格是不是符合它的標準,產品的標準這個當然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解說:這種資質的審查不同的國家和人群有著不同要求,這些技術性的貿易標準就是一道道市場準入的門檻。而這些標準無一例外的大都掌握在先發國家的手里。
記者:剛才我聽了您把整個出口的整個過程講述一遍以后,是你們在替外國人把這個食品質量關?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是的。
記者:實際上你們所有的對于食品質量的嚴格要求,絲毫不敢馬虎等等等等,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外國人。
汪宇宙(浙江新迪國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是的,但是同時為了外國人也是為了自己做生意,但是為了做生意也是帶動農戶,帶動農民。農民我們沒有強烈的要求讓他們規范種植的話,那農民種出來的大量東西不能出口,內銷又消化不了最后是農民損失。
解說:加入WTO后中國加快了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隨著貿易壁壘的打破,中國產品的出口不斷增加,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快。但是,一些發達國家也在利用自身的先發優勢,開始使用一些技術性的貿易手段,不斷提高技術標準,使大部分國家的產品被擋在門外。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面再次面對越來越高的貿易門檻。
陳國林(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主任):技術性標準是什么呢?發達國家以本國本地區的產品、企業的標準來制定,對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至今不能達到的標準來把你們的產品拒之門外。
記者:是因為我們的能力達不到這樣的一個競技的標準,還是說制定競技標準的那一方實在是太苛刻對我們?
陳國林(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主任):隨著工業革命科技的進步,它這個標準肯定要改的。包括日本肯定列表,我們以前的蜂產品,它檢測指數很少,現在有一萬多項。
記者:為什么在國際貿易里面由發達國家制定的這些標準,它相對于奧運會來說,它總會進行相對頻頻繁的調整,它的目的是什么?
陳國林(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主任):一個他出于確實對人的健康或者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這個是冠冕堂皇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對本國經濟的安全考慮。
記者:是不是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貿易壁壘呢?
陳國林(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主任):它有技術的形式 ,標準的形式搞壁壘,所以它的壁壘可以逐步抬高。
張向晨(商務部世貿組織司司長):我們中國出口的大概百分之十五的產品都會遇到不同程度上遇到了國外的技術貿易壁壘的限制,應當說還是很大一個范圍,因為咱們出口的產品很多,造成的損失達到七百五十八億,就是由于這個壁壘使我們的產品受到了損失,那么還有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說這個企業知道這些國家提高了門檻,就是你要做的更多,那么這個企業必須要增加成本,要符號它這個標準技術法規要增加成本,增加的成本也達到兩百五十多億,所以這個應當說是給我們的產業造成了很大影響。
解說:但浙江省職能部門的執法實踐卻讓我們看到了嚴密技術性保護措施下的另一面,2006年11月,浙江省工商局對杭州、寧波、紹興、金華四地市流通領域銷售的進口皮鞋進行了一次質量檢測。這次抽檢的產品包括11個國家46個批次的進口皮鞋。其中包括其樂、萊仕、波士等中國消費者熟悉的世界知名品牌。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現在最常見的,我們鞋最常見也是最實用的就是無非兩個指標:一個是鞋底的抗鋼強度合不合格,還有一個鞋面跟鞋底的拉梆強度合不合格,這個是最常見的(兩個方面)。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這兩個方面,我們這次查的恰恰是這兩個方面出了很多問題。
記者:你們查出這些問題是最基本的質量嗎?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這個是最基本最基本的,鞋子無非就是我能夠正常使用嘛。
記者:它這樣的一個質量怎么可能出廠然后再出口到我們國家呢?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這個我覺得我很難解釋。
記者:但是你們也一定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我們現在發現我們國內的鞋子,尤其是我們浙江溫州的,我們也搞過檢測合格率遠遠比他高,我們達到了將近百分之八十。
解說:無論什么品牌的產品達到最基本質量要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恰恰是這批國際知名品牌出現了質量問題。
記者:那么你們檢測的標準是什么?
余建明(國家鞋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溫州)主任):我們是按照中國的標準進行檢測,這個法律上很明確的。
記者:中國的關于鞋類的這樣的質量標準和歐美發達國家的關于鞋類的標準哪個更嚴格一些,更細一些?
余建明(國家鞋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溫州)主任):就是說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鞋的標準來講,可能重點在于經久耐用方面的一些要求。西方發達的國家它可能側重在于安全舒適的要求。
記者:那如果按照我們這種對鞋的最基本的要求的標準來衡量的話,那他們的合格率也只有百分之二十三,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
余建明(國家鞋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溫州)主任):他忽視我們的不關注我們的標準,不關注我們的一些政府的規定,他假如關注了,我相信他完全能做的到,比方說標注標識,你按照中國的標注標識上去不就完了嗎?
解說:不僅如此,這些不合格洋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銷售時,價格都非常高,其中,其樂:1998元。馬丁鳥:2268元。萊仕:2960,而這次標識不合格的路易.威登更是高達4150元。
記者:這個中心從成立以來,那么接受的關于外國的鞋的檢測并不多?
余建明(國家鞋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溫州)主任):不太多。
記者:您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嗎?
余建明(國家鞋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溫州)主任):不正常,除了行政上的按照法定規定去檢查以外其它的就沒有了。
記者:作為一個外國的品牌的皮鞋,它如果進入中國的話責任上是不是應該把他的皮鞋送到您中心來進行檢測?
余建明(國家鞋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溫州)主任):這個角度講也不一定說他一定要送到我們這個中心,也就是說他應該有意識產品進口到中國必須拿自己的產品按中國的標準檢測一下,我是不是符合它的標準要求。
記者:這是他們的義務嗎?
余建明(國家鞋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溫州)主任):還是他們的選項,這是他應該的選項,應該做的事情。
解說:一個價高質低產品面對市場的同時,消費者的權利就受到了傷害。但這只是自由貿易的一個小小的側面。當溫州一家制鞋企業將自己優質的產品投向國外市場時,遇到的卻是更加嚴格的貿易標準。
王振濤(奧康集團公司董事長):也就是他說了算,因為什么?這一塊市場蛋糕他自己還想吃,而不舍得給你們分一塊,也許可能不是一個標準了,也不是說你現在反傾銷的一個稅率問題,也許可能是另外又來了。
解說:幾乎所有主要經濟大國都是在經歷了自身由弱到強的積累后才走出國門去角逐國際市場的。 它們不僅熟知WTO的規則,并善于用規則保護自己。
記者:如果你不去應對的話你就等于隨了它這個標準?
王振濤(奧康集團公司董事長):你就承認已經承認自己輸了,或者承認低于它的標準。
記者:其實你看不管是生產鞋的企業的標準來說,還是說參與市場競爭的這個市場競爭的規則來說,其實歸根到底都是一個標準的問題?
王振濤(奧康集團公司董事長):對,是這樣的,現在對我們國家也是一樣,現在這幾年雖然發展很快,因為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大家企業家的意識還沒有達到。
記者:你指的什么意識呢?
王振濤(奧康集團公司董事長):也就是說制定這樣的標準的意識,沒有參與的這樣的意識。
張向晨(商務部世貿組織司司長):也不是采取一種對抗的或者一個情緒化的,你抱怨它,你這個造成了我的出口的障礙。這個不解決任何問題。而是在行使我們的權力的情況下,鼓勵企業積極的去應對,他們應對的越好我們損失的越小。而且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就是說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的大國,我們所面臨的這個關口是不斷提高的,我們必須跨越這些關口,我要真正的成為一個貿易強國,在這個國際市場上站住腳的話,你必須跨越這些技術性的貿易壁壘,你必須不斷提高產品的標準 檔次。現在這些國外的技術貿易壁壘可能對我們的這些出口暫時的構成了一些障礙,甚至給一些企業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失,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定會提高我們國家的整體的制造業的水平。所以我們的薄熙來部長就講,給我五年的時間你們再回頭來看一看我們中國人產品的質量,你們會發現我們會有很大的提升。
解說:五年多以前,當那只木槌落下的時候許多中國人都抱有美好的愿望,這畢竟是我們艱苦談判15年的結果。但是,五年的過渡期告訴我們:加入WTO,其實只是進入一體化競爭的條件,而不是結果;加入不等于實現,進入不等于勝出。
記者:就是從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到現在這五年多的時間里面,經常能夠聽到人們的一種抱怨,就總覺得發達國家在向我們市場輸出產品的時候,似乎在實行一種所謂的雙重標準。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所以說到我們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歷程,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學西方發達國家的,我們是步人后塵。我們的市場經濟的好多規則 規制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老師,所以長期以來我們始終有一個心理上的一個誤區,認為老師總是對的。所以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缺陷:就是老師管規制,學生管考試。我們的市場經濟,我們的市場主體這些年來始終處在接受考試這樣的一種狀態,而我們就沒有想過,老師如果為師不尊怎么辦?我們心理上有這樣一個缺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老師為師不尊啊。
解說:從2005年開始,不斷的投訴讓浙江省工商局開始把目光投向國外進口的商品身上,開始關注這些在普通人心目中質優價高的產品。并開始了一系列的監管行動。
記者:當時你們對國外大品牌,要對他們進行檢測的時候,用你剛才的話講,你們對他們的品質產生了懷疑,但是你們的這種做法有沒有人對你們產生懷疑,你們居然敢查,或者是說你們去查這些一線的品牌有必要嗎?會不會有這樣的擔心?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但是我覺得不管懷疑不懷疑,最后我們的事實放在那里,查的結果是什么樣的。
記者:合格率是多少?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查的結果是完全吻合,它的合格率是非常的低。像索尼數碼相機合格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一;服裝百分之四十點五;筆記本電腦相對高一點八十幾;皮鞋最低了百分之二十三,還有后來那個保健品也是非常低的,合格率非常低。
記者:看到這么低的合格率是在你們意料之中的嗎?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從我個人認為這些進口商品的合格率應該不會太低。
記者:就是說會有問題,但是沒想到有這么多問題?
潘煒(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會有問題,但是沒想到會這么低,那個時候我們真的是所料不及。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你掌握了制標準權,你完全有能力設定這個標準,但是你卻視而不做,這個你想想有多惡劣。
記者:一方面你要追隨發達國家的標準,已經存在的或者說不斷升高的標準,這是被動的一方,但是另外一方面,輸入的產品標準又是不嚴格的。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是啊 ,所以人家老是指責我們侵權,我覺得這很不公平。
記者:你能怎么做面對這種現實?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那我就加大對外來商品,自稱為高標準商品的檢測。你的高標準,你的高品位,你的高價值,我必須要有高超的監管。
解說:2005年6月,浙江省工商局在對兒童食品的專向監測中,國際知名品牌雀巢公司生產的“金牌成長3+奶粉”,被測出碘含量嚴重超標。
2005年11月,浙江省工商局抽檢測出日本索尼的6款數碼相機存在質量問題。并對省內所有銷售索尼相機的商場開展檢查,查扣不合格相機。
2006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在杭州市區主要商場抽查服裝產品,被抽查的37個批次國外知名品牌中有22個批次不合格,合格率為40.5%。
2006年9月,浙江省工商局抽取了杭州市14家超市和酒店的106批次壽司商品,經檢測,這些壽司的合格率僅為27。4%。
2006年12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東芝、富士通、NEC、惠普等4個國際知名品牌的5個型號筆記本電腦被檢不合格。
2006年12月29日,浙江省工商部門在杭州市郊公開燒毀了數百雙產自歐洲的名牌皮鞋。觀察人士評論,浙江省工商部門的這把火,燒毀了“洋品牌等于高質量保證”的神話。
2007年6月基于明治奶粉出現碘超標的問題,浙江省工商局擴大了對明治奶粉其他品類的抽查,7月31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日本東京明治乳業株式會社監制、原產國為澳大利亞的“明治FU高蛋白較大嬰兒配方奶粉”被檢出存在質量問題。檢測結果顯示,鋅含量不足,碘含量超標。
吳曉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查處的事件背后更重要的是查處了以后你怎么做?
記者:你指的哪個部門怎么做?
吳曉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不是說查處了以后,有很多非理性的就是說查處了以后就好像沾沾自喜,就覺得很高興有這種心態。
記者:你指的民眾的一種心態?
吳曉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民眾的心態,還有一些企業的心態覺得好像很高興,你看國外的企業也被查了,它怎么樣怎么樣,事后我過去不規范的東西也可以原諒,因為國際最好的企業它也這樣不規范,那我這個算什么呢?這種就是非常糟糕一種心態,那么就是說查處了以后,怎么樣給我們理性的一種反思,就是我們相關的執法監督部門,它應該宣傳的、應該主張的是什么,應該在制度的完善方面在一種理性的對待,這樣一些規則方面,后續的我覺得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記者:還有我覺得民眾,包括企業 消費者,整個民眾的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浙江省工商局這么做也不是說為了解氣才這么做它是符合WTO一體化框架下政府應當怎么做,這是政府的其中應有之意。
吳曉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他這么做是他份內的事情,而不是說作為一種解氣的一種情緒的宣泄,所以他這樣做的事情,應該是一種制度化的、透明的、 公正的,而不是一種突擊式的。
解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先發國家一再要求中國履行一體化的義務,各種貿易爭端也時常在我們身邊發生,關稅壁壘一旦突破,行政就全面走到了維護國家、國民利益的第一線。如何理性的執法正在考量職能部門的行政管理智慧。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所以加入WTO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規制平等,競爭平等。在這樣的一個大原則下面,我們對所有進入國內市場的商品不分內外都應該一視同仁,信守一個標準。
記者:改革開放這么多年,您剛才說,一直我們的心態就是一種做學生的心態,但是敢于對老師提出一個一個的問號,包括對老師自身提出一個一個的問號,恐怕也是作為一個好學生的一個必要的條件。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我們自己是有一個權益的,加入WTO以后,我們總強調自己的責任,總接受人家對我們責任的檢查,而沒有主張過我們的權益,這份責任和我們現在擁有的這份權益是平等的。
解說:其實,無論是日本明治奶粉的質量問題,還是出口企業遇到的各種技術性保護措施,以及我們的企業遇到的各種貿易官司,這些都是全球越來越一體化的經濟趨勢下我們必須面對的,因此如何理性審視一體化的進程,積極而不是消極的、主動而不是被動地因對其中的變數,有意識地控制其中不可抗、不可擋的特性,這一課題變得極為迫切。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學習西方啊我們僅僅學習它的制造啊,學習它的企業管理啊,其實還應該學習政府對市場秩序的管理,還要有消費者來學習西方消費者對自身的權益維護,三個學習才能解決問題。所以現在我們查了一些洋品牌,不是我們刻意跟人家過不去,是我們學習人家。因為他們也用同樣的辦法查我們,而我們在這方面學的還不夠,我們有好多事情在放馬后炮,所以你剛才講,我們監管啊,秩序的維護,政府對市場的管理啊,對內外市場主體的一視同仁,有效監管我們還不夠,并不是說我們在這方面做過頭了,消費者學習的還不夠,我們經常有時候會被人家欺負,其實我們沒有拿起自我維權的這個武器,這也是人家西方教給我們沒有學到。
記者:也就是說這幾年以來你們對于國外品牌的一些查處,實際上也是學習,也是進入世貿組織的一個部分。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是學習,是步人后塵,我們在這方面的學習成績真的還不是很好。
解說:從2007年開始一場新消費運動正在浙江展開,并希望以此倡導理智的消費觀。引導人們在履行責任的同時也要行使自己的權利。
記者:還能做些什么?
鄭宇明(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局長):其實我們更重要的是,要把加入心態變成競爭心態,把加入心態變成競爭本領,我剛才講的消費者的角度,監管的角度,企業的角度,都要學習掌握競爭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