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羊格
在傳統行業里,產消合一如何為企業“開源”?
無論是第幾次浪潮,第幾次財富革命,最終,利潤都將青睞有著良好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企業。
管理模式著重于成本控制、效率最大化。經營模式著重于發現利潤區,并創造新價值。
在兩種模式里,產消合一者能做什么?尤其在那些為創新而煩惱的傳統行業里,如何發現新的利潤區,為消費者創造新價值?答案是:真正走下去,走到消費者中間,發現他們最大的不滿、最大的擔憂、最好的期望,幫助他們解決擔憂達到期望,他們便會不計報酬地為你工作。
讓產消合一者組裝
一個被廣泛驗證的模式便是DIY(自己動手)。
愛動手的人喜歡自己制作小飾品,組裝小電器和家具。不過,現在這些東西已經不能滿足DIY一族的要求了。日本一家公司就抓住了這個商機,制造了一款可以由個人組裝的汽車K4——造型取自1930年代的F1方程式賽車。購買這樣一輛小汽車,人們拿到手里的是發動機、座位、方向盤等500多個零部件和一套安裝工具。車主需要自己動手組裝汽車。
K4車大小相當于兩輛摩托車,全部組裝完畢最快需要大約40個小時。能夠親自動手組裝,并且見證愛車的誕生過程,讓許多汽車愛好者興奮不已。
根據日本現行的交通法,K4可以在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其他公路上行駛,它的最高時速是55公里。目前K4的售價為7600美元,如果顧客選擇沒有上漆的車身,價格還可以降低到6500美元。
與此類似,上海有一家鞋店也推行了“組合式”戰術,貨架上陳列著7種鞋跟、9種鞋底,鞋面的顏色以黑白為主,搭配的顏色有50多種,款式有近百種。顧客可挑選出最喜歡的各個部位,然后交給店員組合。只需等上十幾分種,一雙符合顧客個性的新鞋便可到手。
瞧,消費者自己創意、自己享受自己的設計,不僅沒有獲得商家的創意付酬,還為此支付了較高的購鞋費用。
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對《中外管理》這樣想像服裝廠的新贏利模式:廠家可以向全球或社會來征集個性的涂鴨(畫畫),消費者畫完后,交給廠家印制,進行個性化制造。在網絡時代,這種模式可能更容易一些,人們可以在網上交付。
對于那些希望有更大挑戰的人們來說,現在流行的動手工具袋可以讓產消合一者制作各種產品,如:電吉他、電腦、高爾夫球桿、帆船、木屋別墅,甚至還可以建造能參加飛行表演的整架飛機。
在這種尋找贏利模式的過程中,企業首先要假設消費者不僅僅是需求的專家,更是設計、制造以及如何購買的專家。他們的想像力會幫助企業提高生產力。
DIY顯然與體驗經濟密切相關,絕大部分的DIY式產消合一者是為了體驗一種成就感和樂趣,而不計報酬地勞動。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產消合一=體驗經濟。事實上,基于產消合一的新利潤區無處不在。各種各樣的公司開始享受免費午餐的香甜,產消合一者則樂在其中。
讓產消合一者販賣
牛奶行業或許也大可運用產消合一進行一場新創富革命!比如蒙牛。
博客中國網的創始人方興東對互聯網業極其精通,他對《中外管理》說:Web2.0(第二代互聯網)有一個主要的觀點,就是要相信人民群眾比你更聰明,人民群眾比你更有力量,要到人民群眾中去找答案。蒙牛應該通過互聯網,向人民群眾懸賞100萬征集解決方案,然后,由人民群眾評選哪個方案最好。這樣,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貢獻他們的智慧,成為產消合一者。而這件事如果操作好,肯定有非常好的、有巨大商業價值的方案出來,而且還會給蒙牛帶來巨大的廣告效益。
CCTV《絕對挑戰》策劃人劉戈已經給出了一個頗富創意的方案:“蒙牛會不會發動有經濟能力的人自己買自己的牛,放在郊區的一個地方,由蒙牛管理,我就喝我們家的牛的奶,節假日的時候我要帶著孩子去照顧這頭牛。另外一頭好奶牛一天可以產好幾十斤奶,這個奶自己消費不了,蒙牛還可以幫助我賣給別人。也就是說我既滿足了自己消費的需求,另外,我又變成了一種投資行為。”
按劉戈的方案,蒙牛不但要賣奶,還要賣昂貴的奶牛。利潤區發生了轉移,贏利模式發生了變化,在整個產業鏈中,蒙牛都可賺一筆。賣牛、管理牛、協助賣牛奶。當然,做這樣的事情,蒙牛似乎是不屑的,倒是小企業主可以嘗試投資。
發動群眾,最大的贏利藝術
案 例
Why:消費者成就、體驗
How:互聯網、手機、傳統媒體
What:平民價值貨幣化
自2004年以來,海選成為一個超級有魅力的詞。
所謂海選,就是發動全民力量,成就一種賽事。在這種海選活動中,主辦者充分激發了產消合一者的自動參與行為,從而創造了眼球經濟,使傳統的贏利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很難預測的,要么是沒有人來,要么就是來的人遠遠超乎想像。所以,產消合一能不能帶來滾滾財富,還是看企業社會動員的藝術。
超級女聲
一次次的“海選”、“待定”、“PK”、“投票”,將超級女聲比賽的殘酷與激情同時無限放大。每一個參加海選的女聲,每一個超女的粉絲都是產消合一者,他們免費做評委,免費為天娛打造明星,免費為湖南衛視聚眼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被天娛和湖南衛視激發為產消合一者,不但不計報酬地為這場賽事鼓與呼,還拿出大把的銀子進行短信投票。正是這些瘋狂的產消合一者成就了一檔有著4億觀眾的電視節目,一檔平均收視率超過央視“春晚”的節目。
而蒙牛,因為聰明地選擇了產消合一者聚合的平臺投放廣告,成為了超級女聲的另外一個贏家。
贏在中國
如果說,絕大多數參與超級女聲的產消合一者并沒有通過貨幣經濟得到補償,只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而他們所帶來的巨大的隱形經濟價值被蒙牛、天娛、湖南衛視、中國移動等分享了。那么,聰明的《贏在中國》的策劃卻使產消合一者的價值貨幣化,并因這貨幣化更加促進了非貨幣經濟的影響。
《贏在中國》由中央電視臺發起,中國聯通鼎力贊助,官網支持雅虎中國提供全程網絡投票,其定位是尋找創業英雄,讓具備商業潛能的英才橫空出世。它包含動員、選手海選、網絡展示、電視大賽等多個環節,最終由觀眾投票決出的五位優勝者將分別擁有由軟銀賽富、IDG、今日資本等三家國際著名投資機構提供的1000萬、700萬以及500萬人民幣的創業資金。
參與短信投票的觀眾中,將有750名成為其中意企業的原始股東,占未來企業15%的股權。觀眾是潛在的原始股東,也就是說觀眾在為自己的企業選老板。總制片王利芬對《中外管理》這樣解釋:“特別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讓觀眾能跟進來,跟著這5個公司一起成長。”
如果托夫勒知道此事會怎么說?也許他會說:嗯,這種股權分配模式,無疑為“產消合一者”注入了貨幣元素。有形經濟和無形經濟之間正建立起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復雜的互動關系,在新財富體系中,隱藏著無與倫比的機遇。
在這場創業大賽里,軟銀國富、IDG、今日資本成為軟廣告投放的大贏家。
打造“群眾欄目”
美國最早的一個產消合一電視節目叫“笑笑笑”,內容全部是家庭幽默片,來源則是觀眾自己。觀眾自己拍好家庭幽默鏡頭,然后送到電視臺。而為了激發這些產消合一者參與,電視臺每年都會頒發一個非常大獎,年度大獎可以得到25萬美金。于是,全美國的人都把最幽默的片子送到電視臺,電視臺不出一分錢,得到了全美國最好的節目,坐享廣告之利。
在國內,已經有電視臺做出了類似嘗試。中國教育電視臺《國視DV》欄目就與微視頻網站優酷網聯合主辦了一場名為“中國一日”的DV選播活動,向觀眾征集自拍的DV作品。 所有作品都由優酷網在線展示,中國教育電視臺則在《國視DV》欄目中定期播出入選作品。和“笑笑笑”一樣,為激發觀眾的熱情,活動也設置了若干大獎。
也許,有一天類似的活動真的會像“超級女聲”、“贏在中國”一樣風靡全國,而作為企業,能選擇的有兩點:贊助或投放廣告,機會絕佳,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