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nqvhe"><source id="nqvhe"><menu id="nqvhe"></menu></source></b>

    1. <source id="nqvhe"></source><xmp id="nqvhe"></xmp>
      1. <b id="nqvhe"></b>
        <u id="nqvhe"></u>
      2. <b id="nqvhe"><address id="nqvhe"><ol id="nqvhe"></ol></address></b>
      3. <source id="nqvhe"></source>
        <xmp id="nqvhe"><video id="nqvhe"></video></xmp>
          <b id="nqvhe"></b>
          <u id="nqvhe"></u>
        1. 北京爺孫三口的物價體驗



            領河北的工資卻在北京生活的張大爺夫婦,深感2007年物價上漲的壓力

            ★文/謝良兵、呂斌

            71歲的張友祥大爺和老伴住在北京通州區一個普通的居民小區。老兩口原是北京一家機械廠的職工,后隨企業搬遷到外省,十幾年前退休后回到北京,一直住在女兒女婿單位分的這套兩居室住房里。

            由于獨生女兒和女婿工作比較忙,退休后老兩口主要的工作就是照顧現年7歲的小外孫,每天早、中、晚接送外孫上下學成了張大爺的主要活動。女兒女婿收入也不是很高,小外孫上學、生活等一切花費,張大爺全部承擔了下來。

            相比大多數北京企業的退休老人來說,組織關系在河北張家口的老兩口收入并不算多。1966年,為響應國家“支援三邊建設”的號召,張大爺夫婦隨工廠部分部門遷往四川省自貢市,在那里一待就是12個年頭。1978年,夫婦倆又跟隨單位搬遷到河北張家口,并在那里一直待到退休,組織關系也一直落在那里。

            領河北的工資卻在北京生活的張大爺夫婦,深感2007年物價上漲的壓力。

            “當年離開北京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的,誰想到這一離開,到退休也沒辦法再遷回來。”一提起自己的組織關系,這位土生土長、卻在外漂流大半生的北京人感慨萬千。以前跟他們同廠的老同事,凡是沒離開北京的,退休金都至少是他們的兩倍以上。

            “我們老兩口退休金加起來一共不到2000元,我900多,老伴800多。這是我們老兩口加上小外孫,三個人生活的全部來源。”張大爺告訴記者,除去二老常年吃的各種藥物以及牛奶、鈣片等營養品,加上小外孫的零食、玩具等開銷,兩人的退休金所剩無幾。

            “我身體不太好,有糖尿病,常年不斷藥。為了增加營養,我們選擇了即有效又節約的方式——喝牛奶,并且已經堅持了很多年。2007年以前,我是每天早晚各一袋奶。可是現在,2007年年初時18元一箱還送5袋的純牛奶,已經漲到每箱近30元,還沒有任何贈品,相當于漲價近一倍。所以從幾個月前開始,我已經削減到每天只喝一袋奶了。”談起這一年來消費品價格的大幅增長,張大爺深有體會。

            “米、面、肉、蛋、油……沒一樣生活用品不漲的。以前一桶花生油才50幾元,現在都要118元了,漲了一倍多。”身為“管家”的張阿姨牢騷最多。她是平時家里生活消費品的主要購買者,幾乎每天早上都會提上菜籃到小區附近的菜市場采購副食品。聊起物價來,她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豬肉也漲了一倍多。以前我們家平均每周吃2斤豬肉,現在我們已經削減到一斤。我們倒也沒什么,大不了生活質量下降一點,都是苦日子熬過來的人,這算不了什么。但是我們不能讓小外孫受苦啊,所以開銷上一直是以外孫為主。”張阿姨表示。

            記者也注意到,盡管二老生活拮據,但家里還是擺滿了小外孫的各種兒童玩具和零食。小外孫喜歡吃麥當勞,張大爺每周都會帶他去吃兩次,“現在麥當勞的漢堡、飲料、冰激凌也都比去年漲了價啦!”

            “作為老百姓,最希望的當然還是物價能夠下降而不是上漲,畢竟我們普通老百姓的收入都不多,柴米油鹽是我們最關心的商品啊!現在政府雖然越來越重視老百姓的負擔問題,但平心而論,做的還不夠。”盡管已經年逾古稀,張大爺的言談中還是充滿了老知識分子的不羈。

            “除食品以外,藥品和醫療的價格對我們影響也很大。”張阿姨告訴記者,隨著年紀的增大,兩位老人身體越來越差,醫藥方面的開銷也在逐年增加。由于河北省的職工醫療政策與北京差距很大,二老醫藥上的開銷也占了生活開銷的很大一部分。

            “新聞上說,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比指數上漲了6.6%。說實話,我們不知道這個6.6%是怎么算出來的。我們也不清楚‘結構性上漲’算怎么個上漲法。但我們只清楚一點,豬肉和油漲了一倍多,其他消費品雖然沒漲那么多,但就我們的體會來看,哪個也不止6.6%的漲幅吧。”★

            趙曉:物價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

            ● 漲價要報告 發改委規定,2008年各地糧油、豬牛羊肉、牛奶和液化石油氣的經營者,在一次性提高價格5%以上,或十日內連續提高價格累計達8%以上,都須向當地物價部門報告。

            ● 糧食出口征稅 財政部和商務部日前分別發布公告稱,國家今年對小麥、玉米、稻谷等原糧及其制粉共57個8位稅目產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暫定關稅,并且對小麥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糧食制粉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

            首先我覺得到現在,物價增長“最危險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了。在2007年的6、7、8月份,物價先后每月增張一個百分點,分別達到4%、5%和6%。這樣的增長幅度應該說是很令人擔心的。因為高物價增長很可能會引起市場的強烈通貨膨脹預期,從而人們為了保護自己而搶購生活消費品,進而引起一個更加超額的需求,這個超額需求自然將加大供需失衡,導致物價進一步失控。

            現在看來,該情況沒有出現。雖然2007年8月份以后,物價增幅都在6%以上運行,但是目前已經趨于平穩,所以我們說最危險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

            從2008年的物價趨勢來看,我認為上半年的物價可能還會持續增長,下半年隨著美國經濟的回落,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逐漸顯現效果,包括糧食供應的增長等等,有可能物價會有所下降。

            最近的物價增長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給方面的原因。而目前的供給方面的原因有些特別,它主要體現在糧食價格、豬肉價格等基本消費品方面。

            這些基本消費品,尤其是食品的供應增長周期一般是比較長的,國家已經對養豬進行了補貼,也采取措施增加糧食、蔬菜等產量。但是這些產品跟工業產品不同,不是加班加點就能生產出來的,市場的補充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形成新的供應,這也是農產品的特點。

            目前中國正處在一個結構調整加速、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很強勁的時期。去年我國經濟增長率達到11.5%,是1995年以來最高點。這也說明我們可能會有物價壓力,這個壓力雖然有壞處,但也可能有好處。

            好處就在于它是經濟內在結構調整的必要。比如糧食價格上升,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是很有幫助的。

            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可能都需要調整一下對物價的預期,大家不要認為物價零增長最好,也不要認為3%以內的增幅才是最合理的。我的看法是在這樣一個結構性調整時期,每年4%~5%的物價增幅都是正常的,可能比低物價增長更為合理。★

            (趙曉為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呂斌根據采訪整理)

            <b id="nqvhe"><source id="nqvhe"><menu id="nqvhe"></menu></source></b>

            1. <source id="nqvhe"></source><xmp id="nqvhe"></xmp>
              1. <b id="nqvhe"></b>
                <u id="nqvhe"></u>
              2. <b id="nqvhe"><address id="nqvhe"><ol id="nqvhe"></ol></address></b>
              3. <source id="nqvhe"></source>
                <xmp id="nqvhe"><video id="nqvhe"></video></xmp>
                  <b id="nqvhe"></b>
                  <u id="nqvhe"></u>
                1.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