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nqvhe"><source id="nqvhe"><menu id="nqvhe"></menu></source></b>

    1. <source id="nqvhe"></source><xmp id="nqvhe"></xmp>
      1. <b id="nqvhe"></b>
        <u id="nqvhe"></u>
      2. <b id="nqvhe"><address id="nqvhe"><ol id="nqvhe"></ol></address></b>
      3. <source id="nqvhe"></source>
        <xmp id="nqvhe"><video id="nqvhe"></video></xmp>
          <b id="nqvhe"></b>
          <u id="nqvhe"></u>
        1. 1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國自動化產業年會
          2023年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海工裝備“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 作者:中國能源報
          • 點擊數:341     發布時間:2013-05-13 01:12:26
          • 分享到:
          [db:描述]
          關鍵詞:

            “在海工裝備國產化方面,2015年要達到30%的目標,我個人認為是有困難的。”在12月初的第六屆亞洲制造業論壇年會上,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指出。

            在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董事長宋海良看來,研發能力及配套能力的薄弱是當前我國海工裝備業發展的兩大軟肋。

            起步早發展慢正迎頭趕上

            在業內看來,回顧我國海工裝備的發展歷程,不免生出“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遺憾。

            據王錦連介紹,我國海工裝備起步比較早,1966年建成第一座鋼結構導管架平臺,1972年建成第一座自升式鉆井平臺,1974年建成第一艘雙體浮式鉆井船,1984年建成第一座半潛式鉆井平臺,1989年建成第一艘FPSO。

            “應該說我們起步比較早,但是我們當時主要涉及淺海領域,盡管起步較早,但是發展緩慢。特別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世界海工裝備市場比較低迷,所以我們在90年代基本上沒有大的發展。 ”王錦連說。

            據介紹,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在海工裝備領域取得不少進展。首先是自測式鉆井平臺實現了批量化生產,海洋工程輔助船占世界市場的份額達到30%以上,特別是建成了一批國際上最先進的海洋工程主流裝備,包括三千米深的鉆井平臺。

            王錦連表示,從最近一兩年來看,我國海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接近世界市場10%的份額。從今年1到11月份的成交情況來看,比前兩年好一些,占世界市場份額達到了15%左右。 同時,我國初步形成了三個產業聚集區,成長了一批海工裝備的骨干企業。

            研發及配套能力薄弱

            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工產業是一個跨行業、跨專業、多學科的產業,也是高投入、高風險的產業。海工產品是多品種少批量的,跟汽車、輕紡、機械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隨著各種海況不同,海工產品沒有完全一樣的產品。它的產業鏈也比較長,和船舶、石化、機械、電子等都密切相關,所以行業之間的協同和聯動也非常重要。

            不過,大多數業內人士的共識是,我國海工裝備的市場份額還比較小,主流裝備自主設計能力薄弱,核心技術依賴國外,海工專業化體系和產業體系沒有形成。

            宋海良表示,研發能力及配套能力的薄弱是當前我國海工裝備業發展的兩大軟肋。必須從需求出發,立足科技創新,完善重點共性技術的研究,形成現代化的海工制造業體系。

            王錦連對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深有感觸,“船舶工業在興旺的時候,造船大發展,相關的配套沒有同步規劃好,造成現在船舶配套設備的國產化率只有50%左右。相比日本、韓國95%的國產化率,差距很大。因此,我們在這一輪海工裝備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吸取船舶工業的教訓,重視配套的同步規劃。”他說。

            除了配套能力薄弱外,海工裝備產業也面臨著高端人才缺乏的窘境。“包括設計、經營、管理、甚至是法律方面的人才都相當缺 ,”一家海工裝備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王錦連還強調,海工裝備是一個行銷服務方面非常特殊的產業,國內海工裝備企業的行銷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海工同時又是一個總承包工程,具備完整的海工總承包能力的國內企業幾乎沒有。

            政策暖風助力產業發展

            宋海良介紹說,過去十年海工裝備得到發展,技術日趨成熟,未來的投資會集中在水下設備。根據美國SDI預測,未來水下生產設備開支約六百億。歐美壟斷,亞洲制造是當前海工裝備市場基本格局,在世界海工裝備的重心經過轉移到新加坡、韓國之后,我國極有可能逐漸成為亞洲海工裝備的重心。

            在海工裝備國產化進程方面,按照有關規劃,2015年將達到30%的目標。不過,在王錦連看來,實現這個目標有一定困難。“作為一個海工裝備制造強國,韓國目前在國產化設備方面也只有20%-30%的水平。我國要在2015年達到30%的目標很難,在2020年達到50%的目標更加艱巨。因為,現在關鍵技術都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手里。”

            宋海良表示,近年來,相關部門接連出臺海工扶持政策,目前國內的海工企業的生存環境已得到了極大改善。

            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這是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第一次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2011年12月,《海洋工程裝備中長期發展規劃》出臺,從積極培育市場、規范和引導社會投入、完善財稅和金融支持政策、加大科研開發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今年7月,《“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正式發布,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成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5個重點方向之一。今年8月,工信部發布《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指南(2012年)》,按照海洋資源勘探開采作業裝備、關鍵系統和設備、基礎技術和標準3個領域,形成了共18個重點研究方向,引導企業加大科研開發力度……

            不止一位海工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國家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現在最需要的,是企業踏踏實實地在研發上持續投入,在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

            <b id="nqvhe"><source id="nqvhe"><menu id="nqvhe"></menu></source></b>

            1. <source id="nqvhe"></source><xmp id="nqvhe"></xmp>
              1. <b id="nqvhe"></b>
                <u id="nqvhe"></u>
              2. <b id="nqvhe"><address id="nqvhe"><ol id="nqvhe"></ol></address></b>
              3. <source id="nqvhe"></source>
                <xmp id="nqvhe"><video id="nqvhe"></video></xmp>
                  <b id="nqvhe"></b>
                  <u id="nqvhe"></u>
                1.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