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MRP、ERP等工具和管理理念在我國的逐步推廣和深入,我國制造業企業的信息化意識逐漸加強。隨著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ERP、SCM、CRM、EIP、PDM等林林總總的信息化管理軟件,逐漸為眾多的管理者所接受,并開始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中,企業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但是,目前我國ERP整體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被忽略了:上述管理系統主要是對企業的管理數據進行處理和運算,主要應用在計劃、預測、分析等方面,對企業生產過程的主體——生產現場管理卻沒有涉及到。
生產現場作為制造企業的物化中心,它不僅是制造計劃的具體執行者,也是制造信息的反饋者,更是大量制造實時信息的集散地,因此生產現場的資源管理、物流控制和信息集成是企業生產系統中的重要一環,生產現場的管理與控制系統的敏捷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企業的敏捷性。
然而,目前在多數企業中,從ERP中得出的生產計劃與生產現場之間的信息傳遞,是依賴“手工作業”的,即人工將生產現場的信息輸入到上層系統中。因此,在計劃層和生產現場的過程控制層之間,存在一個信息流通上的斷層。這就使得許多管理效益無形中打了折扣。
一個企業的良性運營是使“計劃”與“生產”密切配合,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生產現場的變化,是保證計劃合理而快速修正的關鍵。為此,企業的計劃層與生產控制層之間需要“直通車”,使計劃與生產現場可以實時互動,也就是要消除計劃和執行之間的斷層。
到底如何消除計劃與現場控制之間的斷層?
美國的權威機構先進制造研究中心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于1992年提出了三層的企業集成模型,將企業分為三個層次:計劃層(MRPII/ERP),執行層(MES),控制層(Control)。
計劃層強調企業的計劃,它以客戶定單和市場需求為計劃源,充分利用企業內部的各種資源,降低庫存,提高企業效益;
控制層強調設備的控制,如PLC、數據采集器、條形碼、各種計量及檢測儀器、機械手等的控制。
而執行層是位于上層的計劃管理系統與工業控制系統之間的面向車間層的管理信息系統。它為操作人員/管理人員提供計劃的執行和跟蹤以及所有資源的當前狀況,主要負責生產管理和調度執行。MES通過控制包括物料、設備、人員、流程指令和設施在內的所有工廠資源來提高制造競爭力,提供了一種系統地在統一平臺上集成諸如質量控制、文檔管理、生產調度等功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