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nqvhe"><source id="nqvhe"><menu id="nqvhe"></menu></source></b>

    1. <source id="nqvhe"></source><xmp id="nqvhe"></xmp>
      1. <b id="nqvhe"></b>
        <u id="nqvhe"></u>
      2. <b id="nqvhe"><address id="nqvhe"><ol id="nqvhe"></ol></address></b>
      3. <source id="nqvhe"></source>
        <xmp id="nqvhe"><video id="nqvhe"></video></xmp>
          <b id="nqvhe"></b>
          <u id="nqvhe"></u>
        1. 1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2024中國自動化產業年會
          2023
          2023年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我國“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 點擊數:867     發布時間:2006-09-29 09:00:31
          • 分享到:
          關鍵詞:



              中國最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9月28日在合肥成功放電,這是世界首個投入運行的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標志著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3秒鐘 首次成功放電

             
          我國最新一代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SuperconductingTokamak)28日在安徽合肥首次放電,成功獲得了電流超過200千安、時間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 

             
          EAST大科學工程總經理萬元熙介紹說,目前放電實驗還在進行當中,各項實驗參數還在不斷提高,顯示了EAST裝置具有良好的整體性能。實驗結果將提交近期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中國成都舉行的第21屆國際聚變能大會。EAST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成并正式投入運行的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標志著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工藝鑒定組專家、中科院基礎科學研究局金鐸研究員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EAST通過國家“九五”大科學工程工藝鑒定。

          8年耗資兩億 打造“人造太陽”

             
          穩態運行的核聚堆產生能量的方式和太陽產生能量的方式相同,都是由原子核聚變放出巨大能量,因此穩態運行的核聚變堆也被俗稱為“人造太陽”。EAST大科學工程總經理萬元熙研究員說,未來穩態運行的熱核聚變反應堆投入商業運行后,能提供無限的、潔凈的、安全的能源,將使人類未來數億年的能源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根據設計,EAST產生等離子體最長時間可達1000秒,溫度將超過1億度。該裝置的建設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歷時8年、耗資2億人民幣。

             
          萬元熙研究員介紹說,EAST集全超導和非圓截面兩大特點于一身,且具有主動冷卻結構,能產生穩態的、具有先進運行模式的等離子體,國際上尚無成功建造的先例。其科學目標是通過實驗研究,為未來建造穩態、高效、安全的聚變反應堆提供重要的工程技術和物理基礎。

          使用核能 中國做出重要貢獻

             
          專家說,EAST比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在規模上小很多,但兩者都是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即兩者的等離子體位形及主要的工程技術基礎是相似的,而EAST至少比ITER早投入實驗運行10年至15年。因此,無論從人才培養和奠定工程技術及物理基礎的角度上說,EAST都將為ITER計劃做出重要的、實質性的貢獻,并進而為人類開發和最終使用核聚變能做出重要貢獻。

             
          據了解,ITER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間科技合作項目之一,總投資約46億歐元,其目標是要建造可控制的核聚變實驗反應堆。

          專家分析

          “人造太陽”

             
          令1升海水抵300升汽油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成功,這意味著人類在核聚能研究利用領域又邁出了新的一步。EAST大科學工程總經理萬元熙說,未來的穩態運行的熱核聚堆用于商業運行后,所產生的能量夠人類用數億年乃至數十億年。

             
          能源短缺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人類最近20多年來向地球索取了數額龐大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礦物能源,一些國家的煤炭資源已采掘殆盡。礦物能源不僅造成各種污染和“溫室效應”,而且還有枯竭之虞。

             
          萬元熙介紹,核聚變反應燃料是從海水中提煉的氫的同位素氘,可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據測,每1升海水中所蘊含的氘如發生完全的聚變反應,能釋放相當于300升汽油燃燒時釋放的能量。以此推算,根據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和海水存量,核聚變能可供人類使用數億年,甚至數十億年。(新華社)

          新聞背景

          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

             
          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計劃,其目標是要建造一個可自持燃燒(即“點火”)的核聚變實驗堆,驗證聚變反應堆的工程可行性。

             
          2003年2月,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的“ITER第八次政府間談判會”上,中國宣布作為全權獨立成員加入該計劃談判。這意味著中國承諾承擔ITER工程總造價46億歐元的10%,并享受全部知識產權。

          信息來源:石油科技網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

            <b id="nqvhe"><source id="nqvhe"><menu id="nqvhe"></menu></source></b>

            1. <source id="nqvhe"></source><xmp id="nqvhe"></xmp>
              1. <b id="nqvhe"></b>
                <u id="nqvhe"></u>
              2. <b id="nqvhe"><address id="nqvhe"><ol id="nqvhe"></ol></address></b>
              3. <source id="nqvhe"></source>
                <xmp id="nqvhe"><video id="nqvhe"></video></xmp>
                  <b id="nqvhe"></b>
                  <u id="nqvhe"></u>
                1.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