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正在全球范圍內孕育興起,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中國制造業總體而言大而不強,發展智能制造可推進中國制造業提質增效、由大變強,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智能生產是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統的主線,而智能工廠是智能生產的主要載體。
摘要: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探索不同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的城市和園區碳達峰路徑,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在“十三五”取得較大成效的基礎上,“十四五”時期及今后推動智能制造發展,必須在制造知識、制造載體、制造手段三方面下功夫,聚焦生產制造智能化、裝備數字化、智能檢測裝備等重點方向,凝煉總結中國方案、中國模式、中國標準等重大成果。以提升企業智能制造實施效益和制造能力為核心目標,建立科學量化的智能制造效能評估體系,充分調動企業內生動力。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相關部署,發揮標準支撐引領作用,引導制造業企業運用標準化方式組織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形成一批標準化、高水平的系統解決方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決定聯合開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工作。
經過多年探索發展,我國制造業可靠性取得顯著成效,但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產業基礎存在諸多短板弱項,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指標尚待提升,管理和專業人才保障能力不足,成為掣肘我國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突出問題。為提升制造業可靠性水平,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23年第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批準GB/T 42562-2023《工業互聯網平臺選型要求》、GB/T 42568-2023《工業互聯網平臺 微服務參考框架》和GB/T 42569-2023《工業互聯網平臺 開放應用編程接口功能要求》3項工業互聯網平臺領域國家標準正式發布,這對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體系,提升多樣化工業互聯網平臺供給能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工業用乙二胺四乙酸》等586項行業標準。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提出“十四五”時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制造業各行業以及采礦、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動萬家企業開展5G全連接工廠建設,建成1000個分類分級、特色鮮明的工廠,打造100個標桿工廠,推動5G融合應用縱深發展。
為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系統指導各地方和各主體加快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場景創新,著力解決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和產業化問題,全面提升人工智能發展質量和水平,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