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提出持續推進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建設,發展和培育一批企業級平臺。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打造“平臺+”體系,加快工業設備和工業企業上云,培育一批專用和通用工業App。建設一批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和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打造基于平臺的制造業新生態。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三部門印發《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爭取用4年左右的時間,推動制造業短板領域設計問題有效改善,工業設計基礎研究體系逐步完備,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
報告提出,從國內戰略需求看,工業互聯網是經濟轉型期兩化融合的需求,是自主可控安全系統制造的需求,可以構建起數據時代的工業服務新生態。
文件提出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強化大中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極地航行船舶、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設計建造能力。完善民用飛機產品譜系,在大型民用飛機、重型直升機、通用航空器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開放、共享”是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理念,通過建設開放創新平臺,著力提升技術創新研發實力和基礎軟硬件開放共享服務能力,鼓勵各類通用軟件和技術的開源開放,支撐全社會創新創業人員、團隊和中小微企業投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促進人工智能技術成果的擴散與轉化應用,使人工智能成為驅動實體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新引擎。
報告闡述了數字經濟與產業數字化轉型中工業互聯網驅動數字化轉型的機理和作用,聚焦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實踐和產業進展,總結探索國內外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特點和模式,找尋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和平臺體系的發展方向。
先導區要定位于攻破難點、痛點的“先鋒隊”,定位于探索新機制新方法的“試驗田”,定位于培養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二是充分發揮優勢,集中資源力量建設好先導區。三是堅持創新引領,鼓勵新技術新產品先行先試,著力夯實技術-產業系統迭代發展的基礎。四是深化國內與國際合作,健全產業生態環境,實現合作共贏。
我國云計算產業近年來保持了強勁的發展態勢,年增速超過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2018年骨干云計算企業收入基本實現翻番。軟件企業向云計算轉型步伐不斷加快,軟件百強企業云服務相關的運營服務增長超過90%,數據處理服務業務收入增長一倍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涵蓋了咨詢設計、部署、運營、維護的產業鏈,整個鏈條逐步完善。
進入經濟發展新時代,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呈現出新特點新趨勢。要站在新工業革命的歷史坐標系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把握好產業范式轉變、產業組織形態變化和綠色發展三個新趨勢。
目前,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已從概念的普及進入實踐的深耕階段,是全球產業布局的新方向,也是我國實現工業趕超的重大機遇,對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