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制造從農業社會的“手工制造”發展到工業社會的“大規模生產”,再發展到信息社會的“大規模定制”之后,正在發展到智能化社會的“社會制造”。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和3D打印等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和制造系統,逐步實現“人人參與個性產品的創意、設計、制造、服務和消費” 的社會制造新模式,同時繼續支持 “手工制造”、“大規模生產”、“大規模定制”等傳統制造模式,代表著制造業的發展方向。
本文論述我國智能制造企業發展戰略,提出必須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分階段跨越式發展、分層次推進戰略,貫徹創新發展戰略、以人為本戰略,實施協同融合發展戰略。討論了制造信息化及自動化企業的轉型升級策略。
PLC可謂是工業自動化控制的常青樹,即使是在工業轉型升級的智能制造年代,或者是工業4.0的時代,它仍然足夠勝任各種控制要求和通信要求。但它早已不再是三、四十年前只能完成邏輯控制、順序控制的繼電邏輯系統的替代物,它已完成了由經典PLC向現代PLC的蛻變。繼承了高性價比、高可靠性、高易用性的特點,再具有了分布式I/O、嵌入式智能和無縫聯接的性能,尤其是在強有力的PLC軟件平臺的支持下,我們完全可以相信PLC將持久不衰地活躍在工業自動化的世界中。
面對全球工業4.0熱潮,本文在介紹德國工業4.0參考架構模型(RAMI 4.0)以及現有國際標準映射的基礎上,考慮我國制造業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并存的現狀,提出一個我國的智能制造技術體系,并給出關于技術研發方向的幾點建議。
工業4.0是繼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技術之后,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式。主要是指基于信息物理系統CPS(Cyber-Physical System)相融合的技術,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最終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生產模式。
產業鏈快速發展與我們的國情有關:改革之初是“十億人民、九億農民”、又面臨人口爆炸的嚴重形勢。要給“無限供給”的勞動力提供出路就要保就業。這時,投資“鐵公基”、房地產等建筑相關產業,就成了政府的必然選擇。另外,土地公有制,大大降低了土地使用成本,也促進了建筑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
本文提出了在產能過剩、需求不旺、競爭激烈的新常態發展格局下,對鋼鐵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思考。通過研究智能制造的由來,分析了智能制造對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本文論述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應用前景、發展預測,提出了加快智能制造發展的措施及建議。
到第 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