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享譽世界,擁有在華140余年歷史的企業,西門子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電子及電氣產品供應商。1979年,西門子向寶山鋼鐵廠提供了冷軋自動化系統,其中就包括在當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引起業界轟動的SIMATIC S5PLC。時隔40年,西門子PLC產品始終在中國PLC市場競爭中位列前茅。探究其中的原因,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業集團工廠自動化事業部PLC產品經理于率浩認為,持續創新是西門子贏得客戶、贏得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自1969年在美國誕生以來,伴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PLC技術一直在不斷演進中。經歷了50多年的持續發展之后,PLC的內涵與50多年前對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PLC誕生的初期,它主要是用于替代傳統的繼電器硬接線邏輯電路,而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PLC在性能、功能、易用性和產品形態等方面已歷經幾代變革,已經發展成為具有運動控制功能、過程控制功能的通用控制器。
近年來,隨著全球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不斷增長,我國OEM廠商面臨著營收、利潤繼續下滑的巨大壓力。用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業務部OEM業務負責人崔志達的話說,告別過去十幾年前的蓬勃發展,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的OEM市場似乎也進入了“新常態”。在如今這個行業洗牌、陣痛的過程中,眾多OEM廠商迫切需要通過智能化來加強自身優勢,以獲得持續的發展。
近期,美國劍指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實體清單”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無論是華為的從容應對,還是中國政府的奉陪到底,這背后印證了中國整體科技創新實力不容小覷的事實,還進一步鞭策著中國企業在自主科技創新領域中不斷前行,中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電智科)正是其中之一。
初識劉宇凌,是在2019年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19)期間,這位北京北一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一機床)原總工程師,現場分享了“智能+數控機床”發展的精彩見解,隨后記者獲得了采訪他的機會。交談中,這位重型機床技術專家,低調謙和,干凈利落,“其實我沒什么可寫的,說說北一機床和國內機床的一些情況倒是可以,我有些不成熟的見解和大家一起探討。”這位隨和、愛笑、嚴謹的總工程師,用真性情開啟了他的分享。
作為裝備制造的“母機”,數控系統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若把中國機床比作中國制造的“芯片”,那么中國的數控系統可以說是中國機床的“芯片”,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我國機床行業正在大力推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隨著機床行業的回暖及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提升國產數控機床及基礎制造裝備的可靠性、精度穩定性、工藝適應性、成套成線自動化及智能化,由此,高檔數控系統和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也迎來較大的市場機遇。
擁有50余年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經驗的美國邦納是以傳感、檢測技術為核心的自動化綜合方案提供商,產品線覆蓋超過3萬多種產品,其中包括光電傳感器、激光、雷達、超聲波等高精度測量傳感器、工業無線網絡產品、機器視覺產品、機器安全產品、工業指示燈及LED照明燈產品、編碼器、PLC、觸摸屏和變頻器等。美國邦納工程國際有限公司產品經理王永貞表示:“邦納公司擁有強大的產品研發團隊,一直致力于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這也正是邦納作為市場領導者的核心競爭力。”
2018年7月3日,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這標志著承載著解決我國智能傳感器“關鍵和共性技術協同研發,實現首次商業化”戰略任務的國家級創新中心全面轉入實質性運營階段,我國智能傳感器領域的強“芯”之旅正式起航。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以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中試為目標,專注傳感器設計集成技術、先進制造及封測工藝,布局傳感器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和物聯網應用方案等領域,以“公司+聯盟”模式運行,力爭打造世界級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
在過去三年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不斷修訂新的質量標準來保護消費者。修訂后的規定提高了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廠家在9個方面的要求,包括產品安全控制、原材料采購、配方產品檢驗、生產過程和產品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