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中國制造企業紛紛開啟智能化轉型之路,而自動化軟件作為實現智能制造的核心系統,必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霍尼韋爾也在積極發展自動化軟件產品,打造智能制造時代軟實力,希望通過“由硬到軟”的互聯轉型,為中國用戶提供更智能的服務。
隨著“全面感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到來,物聯網作為超越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深度融合的全新體系,成為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支撐,更被視作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據預測未來幾年內,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將會達數百億,一個全新的“萬物互聯”新世界即將到來。本期記者特別專訪了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院長劉飛教授,與他一起暢談智能制造背景下中國物聯網產業的未來發展。
2016年,基于眾多新產品的推出,百通赫思曼工業無線產品實現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對比2015年,在中國市場實現了超過45%的有機增長。自2007年百通收購工業網絡品牌赫斯曼,全面整合旗下的工業通訊業務,正逐步將其在線纜方面的成功延續到工業通訊領域。
邦納作為自動化技術專家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擁有22,000多種產品,具有齊全的產品線,包括光電傳感器、測量與檢測產品、工業無線網絡產品、視覺傳感器、安全產品等,能滿足行業用戶各種不同的檢測需求。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邦納也在不斷拓展工業無線產品線,助力用戶打造完整的無線監控解決方案。
在《中國制造2025》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用戶考慮最多的是智能制造如何落地,以及工業物聯網如何在過程行業應用并帶來價值。而工業通訊作為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撐、構建工業物聯網的基礎,未來三到五年內中國的工業無線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并將覆蓋各行業應用。艾默生作為工業流程行業最早推出無線技術產品及應用的自動化廠商之一,致力于利用最新的技術和方案幫助客戶提升運營績效,提高競爭力,希望依托PlantWeb數字生態系統助力用戶實現卓越運營。
“未來智能化工廠發展,將會推動整個工業通訊產業的提升,用戶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對工業通訊與無線技術市場來說是一件好事。”張亦誠表示:“無線市場的成長是可以預期的,但是如何整合與兼容,卻是未來重點需要面對的。
近年來,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線通訊技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工業通訊逐步由傳統的有線方式向無線方式邁進。泓格科技也緊跟無線化的浪潮,針對用戶需求、行業發展,不斷推出覆蓋WiFi、Zigbee、2G/3G/4G、433M等技術的新產品和解決方案。
智能互聯時代,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工業通訊產品的價值更加突出,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力。紅獅控制作為全球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通信、監測和控制專家,40余年來一直致力于為用戶提供連接設備及創新性解決方案,幫助其實現可靠的數據傳輸。
和利時研發的技術創造了我國的多個第一:中國第一套實用分布式控制系統(DCS)、中國第一套獲得國際安全認證的安全儀表系統(SIS)、中國第一套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中國第一套大型可編程邏輯控制系統(PLC)、中國第一套客運專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中國第一套國產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