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范圍內的工業革命浪潮席卷而來。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還是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都是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在未來建立真正的智能工廠。當前,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進入實質階段,新的“智能產業”噴薄而出,給中國自動化產業帶來廣闊市場空間的同時,也給自動化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MACS V6系統基于以太網和PROFIBUS-DP現場總線構架,方便接入多種工業以太網和現場總線。符合IEC61131-3標準,內部集成基于HART標準協議的AMS系統,并且方便集成SIS、PLC、MES、ERP系統等,以及眾多知名廠家控制系統的驅動接口,可實現智能現場儀表設備、控制系統、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之間無縫信息流傳送,能方便地實現工廠智能化、管控一體化,集成多個行業先進控制算法平臺,為工廠自動控制和企業管理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實現生產、設備和安全三大目標的協調最佳化,確保工廠生命周期內的投資維護成本最小,生產的運作目標可持續。
當前, 我國制造業企業在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面臨技術方案風險較大,項目投資超過企業的承受能力等挑戰,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如何幫助用戶應對挑戰?和利時在打造智能控制系統時提出了兩條解決思路:一是在和利時現有控制系統產品及工程方案能力基礎上,開發支撐智能制造的公共技術和產品平臺。
在中國自動化領域,相比DCS、變頻器等產品,PLC產品的國產化發展之路顯然更為艱難。至今中國PLC市場仍然還是國外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但不可忽視的是國產品牌已經逐步在縮短差距,而和利時PLC作為國產品牌的代表,不但已在小型PLC市場占據相當市場份額,更在中大型PLC市場贏得一方天地。
和利時走過的22年,是中國自動化品牌奮斗的縮影,創造的輝煌數不勝數,而賀劍鋒卻說:過去的成功有可能會轉變為未來的制約,和利時一路走來,無論好壞,始終都在路上。
污水處理廠自動化控制系統控制方式設計為現場設備就地手動控制、自動化控制系統遠程手動控制、自動化控制系統遠程自動控制三種控制方式。三種方式的級別由高到低依次為就地手動、遠程手動、遠程自動。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工業服務市場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這又將為自動化行業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采訪了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兼服務管理部總經理方壘,與他的一番暢談令記者感受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存量以及用戶需求的變化,催生了中國自動化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伴隨著自動化應用成熟度的日臻完善,相信中國自動化服務市場的未來必將大有可為。
作為本土自動化的領軍企業,和利時一直致力智能化的探索和創新,目前已經開發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系統硬件產品和軟件產品,如帶矯正功能的數據智能檢測I/O模塊、故障安全型的智能診斷安全系統產品、智能設備診斷和管理系統以及具備智能糾錯規則的DCS組態軟件等,而這些技術的應用都是基于軟件來實現的。
自1993年成立,和利時已經走過了21年的發展歷程,控制系統業務已經延伸到工業生產各個方面,產品也從初期僅DCS系統擴展到全產業鏈產品的軟、硬件解決方案技術提供商,產品涵蓋各種應用需求,包括DCS產品、SIS安全產品、ITCC壓縮機控制產品、PLC產品、裝備產品、SCADA、MES、APC先進控制軟件產品、Batch批量軟件業務產品,AMS設備管理產品,以及滿足工業應用接口的通訊產品,電力業務優化軟件等。近幾年利用完善的產品鏈和實用的產品和方案技術,以MIV/MAC方式承接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神華集團、中國化工等國家重點企業眾多國家重點項目。 2013年,和利時DCS產品在國內市場取得了較好的銷售業績,工業自動化業務總銷售額突破2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