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強政策支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工業互聯網的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唯有如此,我國工業互聯網才能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當前,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業態對邊緣計算有著強烈需求,得益于5G等技術的突破與普及,工業互聯網數據實時性問題得以解決,邊緣計算的價值將得到更大發揮。

工業軟件的發展離不開深厚的技術積累、長期主義的堅持,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國產化替代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對于國產工業軟件廠商而言,盡管前路挑戰重重,但機遇與潛力并存。

到203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規上食品企業基本實現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食品工業數字產業集群,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水平有效提升,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提質升級支撐力顯著增強,數字化發展基礎不斷夯實,食品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

政策引導下的技術融合創新,不僅催生了智能倉儲、綠色運輸、全球化網絡等新業態,更推動中國從“物流大國”向“物流強國”發展。

隨著工業4.0戰略的全球推進,工業物聯網(IIoT)已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推動力。傳統工業控制系統面臨著數據量激增、實時處理需求提高以及云計算帶寬和延遲限制等挑戰,邊緣計算技術應運而生。

在全球科技浪潮風起云涌的當下,新質生產力已然成為重塑經濟格局、推動社會躍升的核心動力。它絕非傳統生產力的簡單迭代,而是一場由創新主導,深度融合前沿科技,全方位突破傳統發展范式的生產力革命。新質生產力以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鮮明特質,完美契合新發展理念,為各行業帶來了改天換地的機遇與挑戰。

產業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載體,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就要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科學布局產業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引擎;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農業強國等戰略任務,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為代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隨著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大數據和5G技術的快速發展,邊緣計算作為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神經末梢”,正逐漸成為推動智能化轉型的 關鍵力量。

隨著邊緣計算的興起和持續發展,以工控機為代表的部署在各類邊緣現場的算力設備市場,如工控機等,也正在迎來新的變化。國際數據公司(IDC)于近日發布了的《中國設備現場級邊緣算力設備/泛工控機市場份額,2023:新變局》報告。報告顯示,多方勢力正在沖擊傳統工控機廠商主導的83.2億元人民幣市場,相關產品也在向著AI化、行業化、軟硬一體等方向發展。